页面位置页面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秦岭大熊猫国 家公园周至分局首现野生棕色大熊猫!快来看看

发布时间:2019-12-26 阅读量: 作者:


大熊猫*早分布在中 国的大部分地区,*北到北京的周口店一带。如今,大熊猫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化,在70万-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才出现与现生大熊猫的头骨结构特征基本相同的大熊猫巴斯亚种。根据中 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的研究,30万年前左右,秦岭山系的大熊猫种群与岷山等山系的大熊猫种群在地理空间上就出现了分离。由于种群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上述两个种群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秦岭大熊猫已经独立分化为一个亚种,即大熊猫秦岭亚种。

但是,秦岭大熊猫种群却不仅*黑白色的一种,在秦岭地区还存在一种棕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不同于普通大熊猫,其本应为黑色的皮毛有部分是棕色的。因为极其罕有,棕色大熊猫又被称为“国宝”中的宝贝。近日,秦岭大熊猫国 家公园周至分局在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塔尔河沟口处利用红外相机*拍到野生棕色大熊猫!据相关资料显示,秦岭是*发现过棕色大熊猫的区域,从1985年开始,加上此次发现的棕色大熊猫,目前在秦岭已拍到10余次野生棕色大熊猫影像。


       说起棕色大熊猫,*次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资料显示,1985年3月26日汉中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村民吕国友在陕西秦岭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一个海拔大约为1200米的河谷中发现一只棕白色相间的患病大熊猫,经抢救成功后很快恢复了健康,病愈以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与众不同的是,丹丹的毛色并非黑白相间,而是棕色和白色相间。大熊猫研究*潘文石说,这只棕白色的雌性大熊猫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上*一只棕色大熊猫,给它取名叫“丹丹”,它在*动物史上竖起了棕色大熊猫的里程碑。目前“丹丹”的标本现存于佛坪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



佛坪人与自然博物馆棕色大熊猫“丹丹”标本 照片 (图片: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保护工作的进行,先后在佛坪的三官庙、光头山、长青自然保护区及此次的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发现棕色大熊猫。目前,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生活着*上*一只可供人们研究、观赏的棕色大熊猫取名叫“七仔”。“七仔“已经凭借其独特的毛发与活泼可爱的性格成为了大熊猫界的“明星”。可要说起“七仔”的老家,却是在秦岭深处的佛坪县,“七仔”于2009年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分布的核心地带三官庙地区被发现,当时是一只棕色大熊猫幼崽,后经救助饲养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



棕色大熊猫“七仔”(图片:网络)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地理隔离导致秦岭大熊猫独立演化,但是只有在秦岭地区存在携带有棕色基因的大熊猫。为什么会出现棕色大熊猫呢?又为什么仅仅在秦岭地区出现呢?是秦岭山中特殊的气候和生活环境导致的?还是在历史进化中基因突变造成的?亦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这也一直是大熊猫保护研究科学工作者想了解的问题。

目前,关于棕色大熊猫毛色的说法一共有四种:1)认为棕色大熊猫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影响毛发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在秦岭地区的土壤、水源中含量异常,因而影响它的毛发中的黑色素的合成。但如果是这个原因,该地区所产的大熊猫种群中似乎应该有从黑色到棕色变化的各种毛色的中间类型,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这样的居间类型;而且秦岭还有更多黑白色的大熊猫,因此秦岭的矿物质含量或特有微量元素导致棕色大熊猫出现的这一推测难以成立。

2)认为棕色的体毛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但在自然界由于基因突变而影响毛色的现象出现的概率很低,而秦岭地区却多次出现棕色大熊猫,显然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3)认为棕色毛色是一种原始的性状,即返祖说。棕色的体毛被视为很多动物的一种原始性状,出现棕色大熊猫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秦岭大熊猫胸部呈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尖为棕色,毛干为白色,从演化上来看,更多地保留了祖先的特征。可是,大多数秦岭大熊猫的体色还是黑白色,只是腹部颜色较浅,而不是像观察到的棕色大熊猫一样,其原本黑色的部分变棕。故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4)认为这是一种隐性基因纯合的结果。假设体毛的颜色由—对基因来控制,而控制棕色体毛的基因为隐性。只有当亲本双方同时携带这种基因时,它们的子—代才可能出现隐性基因纯合,从而长出棕色的体毛。此种推测虽然比较合理但相关研究较少,目前还难以定论。如果要想弄清楚该推测是否成立,就必须找到另外一只棕色的雌性大熊猫并与“七仔“繁殖成功,但这却是十分困难的。


大熊猫毛色隐性遗传示意图(图片:金学林,大自然)

所以,要想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棕色大熊猫,还需要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相信,随着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实施,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一定能够揭开棕色大熊猫的神秘面纱。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