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大熊猫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形象所深深吸引,然而在生物学界,这种国宝级别的动物被命名也才仅 有150多年的时间,被公众熟知也只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一个多世纪的风云激荡、社会变革中,大熊猫的命运也不断在发生着变化。

大熊猫(图片:郑鹏斌)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各种典籍中早已能够挖掘到大熊猫的踪迹,古代先民还冠之以不同的名号,比如《山海经》当中提到的“猛豹”、“白豹”,《诗经》当中记载的“献其貔皮”,而在我国各地,对于大熊猫的不同称呼也有30多种。而随着后期博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种被统一了名称,展现在世人面前,熊猫也不例外。
十九世纪中期,满清王朝经营了近200多年的基业正受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挑战。
1869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发现了大熊猫后,将其定名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
。
括号中的文字是“黑白熊”的拉丁文学名,其中的Ursus告诉我们
“黑白熊”是属于熊科的一种动物
。不过后来,法国国 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
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
鉴定了阿尔芒·戴维德送来的大熊猫标本后,
认为虽然“黑白熊”的外貌与熊相似,但其骨骼和牙齿与熊有区别,而与当时已经发现的小熊猫或者浣熊更为相近
,因此“黑白熊”的拉丁学名被改为了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概意思就是指类似于小熊猫的一种兽。不过按照*新的分类方法,大熊猫又回到了熊科的大家族,隶属于专门为其设置的大熊猫属。
熊科动物全家福(图片:郑鹏斌)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图片:郑鹏斌)
而在英语当中,*开始的panda也是指代的小熊猫,说大熊猫的时候会在前面加上giant以示区别。
但是
相较于小熊猫一早一晚才频繁活动,而且性情机警的特性,大熊猫那像是被人打了一拳的黑眼圈,扭扭捏捏的走路姿势似乎更能引起公众的青睐。
渐渐的,当我们提起熊猫的时候,站在舞台上来打擂的,已经是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熊猫了。
当然也有一段时间,我们也称呼其为“猫熊”,可能这样更符合它熊的气质吧,至于变化的原因,有说是因为当时的书写习惯和朗读习惯造成的误读,也有说是外文翻译时出现的偏差,但无论如何,大熊猫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连*风靡互联网的表情包,也少不了它们的“脸”影。
大熊猫(图片:郑鹏斌)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 国社会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战乱、灾害、疾病、掠夺,种种困苦考验着中 国人民,更威胁着生活在其中的野生大熊猫。
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在此阶段熊猫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从大熊猫幼崽未经允许被带离中 国之事见诸报端被闹得沸沸扬扬,解剖学学者撰文《行将绝迹的大熊猫》呼吁保护大熊猫,我们可以看出中 国人在对这种动物喜爱的同时,更倾注了无尽的责任心和担当力。新中 国成立后,大熊猫再次被关切,被呵护,成为了中 *喻户晓的动物明星,更成为了中 国睦邻友好的可爱使者,颜值担当。
可爱使者大熊猫(图片:郑鹏斌)
1958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成立,旨在保护大熊猫;
1961年,熊猫的形象被选为*自然基金会的标志;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向国外动物园赠与熊猫;
20世纪90年代,移民搬迁工程陆续开展,以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1998年,全 面禁止天然林砍伐以及个人拥有枪支;
2014年,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有67个;
2016年,国 际自然保护联盟将熊猫的保护状态从濒危调整为易危;
2020年,我国建立起大熊猫*公园。

大熊猫*公园示意图
(公园范围信息取自大熊猫国 家公园官网介绍,仅作为示意)
根据调查数据,目前至少有2000只的大熊猫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的49个县区。分布在陕西中南部秦岭山区的为大熊猫秦岭亚种,与四川亚种的相比,个体略大,头骨要小,鼻骨要短些,就显得脸更圆。或者说,四川的熊猫看起来更像熊,而秦岭的则更像猫。

两年前一次科研实习的机会,我有幸在陕西佛坪县的熊猫谷第 一次看到了大熊猫,虽然这是一只圈养的熊猫,但是这猫进食、睡觉、撑懒腰、走路的各种神态、姿势,还是让人一下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可能还有些许的羡慕吧。当然,当你徜徉在秦岭的山水之间时,你更会被周围的灵山秀水所惊艳,被那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所震撼,被“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场景所折服,也许,下一次能给你我又一次惊喜的,是在幽静的小道上邂逅一头大熊猫吧。
佛坪站的熊猫造型拱门(图片:郑鹏斌)
编辑:王月 主编:王程亮

本文标签: